圖片1-1.jpg

比意(Le Corbusier,1887-1965),全譯名為勒柯布季耶,簡稱柯布(Corbu),本名查理-艾杜阿.江耐瑞(Charles-Edouard Jeanneret)。Le Corbusier原是筆名,後來反成為他最為世人熟知的名字。

他是一個非科班出身卻堪稱為建築大師的人物。 柯比意1887年生於瑞士,柯比意父親為鐘錶盤的設計師,母親為鋼琴家,在世界生產精密機械鐘錶的重要中心的環境生長,柯比意在1929年撰寫了「精密-建築現況與都市論」中,似乎指祖先們精巧的才能。成年後大部份時間是居住在巴黎,並周遊世界許多國家。 他是作家、思想家、畫家、雕刻家、建築師以及城市規劃師;他透過不斷繪畫與建築的實驗,並注意「新技術」的動向,最後試圖在都市的層面,尋找新的形式,解決人的居住問題,因此他也是一位社會關懷者。

 二十世紀大概少有建築師是如此跨領域地關心人類的問題,堪稱為廿世紀建築領域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在1933年柯比意組織其輝煌城市(The Radinat City)之理想社會時,繪製出一個無政府聯合組織、並與瑞士鐘錶工業組織相類似的組織型態,一群工人依照階層結構形式組織成為真正的權利基礎,其控制權力透過代議制度與以分散,並認為階層頂端並非為政府聯合組織,而應該是一小群專業精英人士、偉大的藝術家與政治家,或是工業鉅子、開明的工商人士所領導。從以上的背景介紹可以了解到柯比意烏扥邦的思想理念形成因素,而受到精密機械以及藝術方面的薰陶,更展現設計生涯中設計風格的矛盾與複雜性。 柯比意他不斷以新奇的建築觀點和建築作品使世人感到驚奇,沒有受過正規的學院派建築的教育,卻在一開始受到當時建築界和美術界的新思潮影響。

自二十世紀的六十年代開始,建築師在「新空間觀念」的影響之下,嘗試以有機的雕塑造形,為跨越面積大小與結構必要強度之間,產生嶄新的形式,曲面與薄殼結構,塑造出更為豐富的感性效果。在這一波現代建築運動風潮中,科比意是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他倡導理性主義,在「邁向建築」一書中,完整提出他的美學與建築學概念,提倡新的社會秩序,並強調「住宅是居住的機器」。在建築的形式上,他讚美簡單的幾何形體,要求建築師要向工程師的理性學習;另一方面同時又強調建築的藝術性。

 

與上帝對話-廊香教堂
柯比意於1950年起設計的廊香教堂有生混凝土的殼形屋頂,傾斜牆面覆蓋白色粗灰泥,主體由主殿和三個小祈禱室、聖器室和小辦公室所組成,依循傳統的座向方式將祭壇設於東邊。南面牆的主要入口為八片高溫燒製的琺瑯鋼板組合而成的壁畫,東南兩向的屋頂和牆面之間預留細縫,讓看起來厚重的屋頂顯得輕盈,光線從細縫及窗口透入,明滅黯淡有一種特殊的神秘感。如螃蟹殼般薄殼構造的屋頂承接雨水經由西向牆面的落水頭流入雨水貯存池。北面兩座圓弧相對的半圓形塔樓與西南側高聳的塔樓提供了與主殿分別的祈禱室功能,在空間形體上的配置也形成有趣的對話效果。
 
廊香教堂被柯比易認為是一個教徒與上帝對話的地方,是「思想高度集中的、沉思的容器」,為影響後世甚鉅的二十世紀偉大的宗教建築。
 
圖片1-2.jpg  廊香平面配置圖.jpg
 
1950-1955年間建造的廊香教堂位於丘陵高地上,基地對外聯繫道路順著東南向的坡地緩緩下降,由東向南的方向亦成為基地最開闊的視界。基地西側圍繞一大片樹林,北向面臨另一座小丘。教堂本身仍具有強烈的軸向性,主軸朝向東西兩端,南面設有主要入口。
 
圖片3.jpg圖片4.jpg圖片5.jpg
東向立面
是由約略彎曲傾斜的東面牆和南面牆向東延伸同時與有如船帆形狀的出挑屋頂銜接所圍塑出的區域,此區域做為戶外祭壇的主要面向。
牆面較為明顯的一處開口裡面放置聖母瑪麗亞的肖像,不論從室內或室外皆可看見。在戶外舉行儀式時,嵌入牆面的開口成為視覺的中心。
 
 圖片9.jpg圖片7.jpg圖片8.jpg
圖片10.jpg
東面牆與屋頂交界並未完全封閉,留下相當小的間隙。東面牆與南面牆的交界處形成條狀開窗,並以類似屏風的檔版阻擋部分光線進入室內,在晨曦中,此向東的開口成為室內的主要光線來源。
 
東向開口
牆面上零星的小開口
放置聖母瑪麗亞肖像開口
面牆與屋頂交界的間隙
半圓弧塔狀的小祭壇頂部條狀開口
東面牆與南面牆交界處的條狀開口
 
圖片12.jpg
南向立面
是教堂迎接朝聖者的主要立面。立面的組成是由向西傾斜屋頂控制的曲面牆加上強烈垂直向度的塔狀小祭壇,兩者的交界處形成教堂的主要入口。藉由曲面的方向性引導步行者走向主入口,並以垂直的塔狀小祭壇終止曲面的延伸。
 
圖片14.jpg 圖片16.jpg 圖片18.jpg
傾斜彎曲的牆面上佈滿大小不一的開口,開口位置雖按一定的模距計畫分割而成,但似乎給予人非經新造就之印象。
圖片20.jpg  圖片19.jpg
增加了教堂室內空間明暗對比的層次感,簡潔有力的室內空間與建築造型呈現出純粹的美感以及表現性的色彩,並在弧形厚白牆上鑲進彩繪玻璃,將彩色光線投射在教堂內,使觀者產生靜穆、精神昇華的意象。
 
圖片24.jpg
牆面與屋頂之間留出幾公分的隙縫,曲面的屋頂由東向西下降止於主入口上方,主入口長寬各9m,雖有門扇但開口處並未完全封閉,光線由門扇兩側進入室內。
 

  圖片26.jpg圖片25.jpg
南向開口
牆面上零星分佈的開口 / 牆面與屋頂交界的間隙 / 主入口及兩側縫隙
 
 
圖片27.jpg  
西向立面
垂直的西向牆面沒有設置開口,只有位於西北角隅的塔狀祭壇上方留設開口向西方向採光。封閉彎曲的西面牆上有一伸出的落水頭,因位於屋頂的最低點收集落下的雨水後洩於地面的水槽中。
 
圖片31.jpg   西向開口 半圓弧塔狀的小祭壇頂部條狀開口
 
 
圖片32.jpg 
北向立面兩座塔狀祭壇配置於西北角隅,交界處成為北面的次要入口;入口上方有兩段條狀開窗,並以類似屏風的檔版阻擋部分光線進入室內,形式與東向立面上的開口相似。牆面上有著不同樣式的開口,形式上類似南面牆上大小不一的開口方式。位於西南角隅的塔狀的小祭壇頂部亦朝北方向採光。
 
北向開口 次要入口及上方的兩段條狀開窗 / 牆面上零星開口 / 半圓弧塔狀的小祭壇頂部條狀開口 。
 
 
圖片38.jpg    
 
廊香教堂的結構形式分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皆是獨立的結構系統;由於不受結構的限制,每兩部分的交界處便是留設開口的最佳位置。南面牆的構築方式亦是為了配合柯比意的模距開口發展而成。
 
教堂從外觀上是由不規則的曲線構成,實際上其主要結構仍屬框架系統。
東面、西面和北面牆 以二次大戰時被炸毀的教堂所留下的石塊堆砌成,牆面上並無支撐,由曲面構成的牆面有穩定結構的功能。
南面牆 以鋼筋混凝土架構而成,壁體由補強鋼筋加鋼網附混凝土構成。南面牆以框架式作為穩定自身的結構,由於框架系統可以使系統可以使南面開設較多開口並塑造特殊形式。  屋頂 為兩層相隔2.6m的混凝土膜形成殼狀,可防熱及防水。屋頂由東南端與東北端的支柱支撐,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止於北端。由於屋頂藉由支柱支撐垂直方向載重,牆面與屋頂可以分離,並製造出幾公分的間隙。 教堂將承重結構分為三個部分,相互交界之處自然可形成開口;南向的主入口、北向的次入口及東向的條狀開窗由此形成。
 
 
 
 
 
 
PS:資料、相片來源為網路資源,加以整理,希望大家多多認識世界知名建築師及其作品。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柯比意 廊香迴廊
    全站熱搜

    禾光室內裝修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